華大在線訊(通訊員 周甜)近日,由我校文學院王澤龍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新詩傳播接受文獻集成、研究及數據庫建設(1917-1949)”通過結項,并被鑒定為優秀等級。
該項目于2016年11月獲批立項,由我校文學院詩歌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聯合組成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現代詩歌的發生、嬗變、形態特征與現代詩歌傳播接受關系,分別從新詩傳播接受與現代詩歌的形式變革,中外詩歌傳統與新詩現代變革,現代媒介與新詩傳播接受,現代學校教育與新詩傳播,現代詩歌理論批評與現代詩學建構等五個方面展開系統性研究,全面考察中國新詩傳播接受歷史場域,突出詩學本體形式變革的特色化傳播接受研究路徑,形成了新詩傳播接受內外互動的研究格局。研究成果顯示,新詩傳播接受直接影響了中國詩歌現代轉型,是建構中國現代詩學品格、形成現代詩歌豐富形態的重要動因與思想資源。現代詩歌文獻集成與數據庫建設將為學界深入研究中國新詩提供文獻資料與學術資源。
該項目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組圍繞研究專題在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0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權威期刊上發表12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社科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42篇次,并于2018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滾動支持。從立項至結題歷時7年,課題組最終形成了研究著作叢書、文獻資料集成與數據庫三種形態的體系化產出,共完成專題學術著作25部,文獻資料集成42種,收集民國時期出版的詩集、詩論著作、譯詩集1500多種,初步建成“樂園鳥·新詩云”新詩傳播接受研究開放型平臺。
結項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體現了有組織、大規模、高產出的人文學科項目團隊研究特點,是近20年來中國新詩研究的一項重要收獲。課題組還舉辦了一系列學術講座、國際國內學術論壇,推動了中國新詩傳播接受自主知識體系研究的創新進程。
(審讀人:蔡鵬 彭韜)